推薦指數:★★★★心得:Jan.20 2025開幕,活潑的都會風格
入住日期:Jan. 2025
入住房型:Suite King (78 sqm)
訂房方式:Hyatt app
價格:MYR 1824.64/2Ns,含WiFi與早餐 (Member Grand Opening)
交通方式/地理位置:Monorail Raja Chulan站步行7分鐘
個人評比:8.4/10
Service | 7.5 |
Rooms | 9.2 |
Food & Beverage | 7.8 |
Facilities: SPA, Fitness, Pool | X/ 7/ 9 |
Attention to Detail | 7 |
Generosity & Value | 9.5 |
WOW/ Hip Factor | 8.8 |
Architecture & Design | 8.7 |
Location | 9 |
Fit to Promise | 8.1 |
在連續兩年農曆新年都下榻吉隆坡四季酒店後,今年有了些不同的想法。
 |
(飯店前方有Monorail軌道經過) |
並不是我不愛FSKUL了,而是它的房價,特別是行政房,真的是水漲船高地讓我有寫消受不了 (對不起是我自已不爭氣)。去年買的LifeStyle會籍跟若有似無苟延殘喘的曖昧也都在11月會上句點,加上後段的曼谷行排了RCBKK的行政房跟PHBKK各兩晚都不算便宜,以及要累積Hotelux Elite會籍免年費續約的15晚,這次KL的四晚就只好先暫別可能是我住過最多次的酒店FSKUL。
 |
(前台與一旁的禮賓櫃台,可說最大程度展現了馬來文化裡的設計語言,讓人眼睛一亮) |
 |
(一樓大廳的休息區,非常熱門幾乎無時無刻路過都有人窩在上面休息) |
在連著兩年萬眾期待的Park Hyatt KL卻千呼萬喚始不出來 (讓我想起當年的PHBKK),這次又趕不上24年底開幕了,KL先是迎來了新的Hyatt Centric,正好趕在農曆年前開門接客。看了一下房間的內裝照片很是Hyatt Centric該有的都會年輕又兼具質感的調性,加上開幕方案的價格讓我太驚喜,於是此行的前兩晚便決定落腳於此。
Hyatt Centric是凱悅底下定位年輕時尚的中高階品牌,在此之前我也僅在18年住過當時剛開幕,還是亞洲首發的銀座那間Hyatt Centric Ginza Tokyo,現在房價漲到一個莫名其妙,有些時候甚至都超越旗下更高階的Grand Hyatt與Andaz,基本房來到一晚經常性十幾萬日幣的驚人天價。相形之下KL實在是太親民太叫人喜愛了,趁著開幕特賣,直上第二高級的套房 (一晚才比次一級的Studio貴個七百台幣),兩晚的價錢相當於FSKL基本房一晚。
地點離遊客常去的鬧區Pavilion走路大概十分鐘,附近的捷運站是對街的單軌電車站Raja Chulan,之前住過服務非常好的本土品牌五星酒店EQ就在附近。從機場叫了Grab過來司機一時還有些不確定是在哪裡,好險後來無事順利抵達。一進門整個都會工業風混搭馬來風格就叫人眼前為之一亮。辦理入住的職員說不上熱情但也沒有失禮,恰好聽到隔壁同時間辦理入住感覺應該是高卡(不確定是不適環球客)的確認客房升等的細節,職員說有幫他生等到高樓層陽台房,但房間很滿所以真的沒有套房可升,此時我便竊幸自己是真金白銀提前鎖房 (欸不是一晚才差不到五百馬幣,有必要在春節旅遊高峰時期賭人品嗎)。
順利地在三點左右就拿到房卡,職員指示我電梯位置,就自行前往房間:
 |
(電梯就在櫃檯旁邊) |
 |
(泳池跟健身房在飯店頂樓,早餐的餐廳在19樓的Il Ferno) |
 |
(客房樓層梯間,很有工廠倉庫改建的工業風) |
 |
(刷黑的木皮跟一旁灰色的馬來文化圖騰壁牆形成現代與傳統的對比) |
 |
(整個空間的照明較暗,用大量玻璃鏡面營造通透性) |
 |
(此次下榻的房間,跟外頭公用走道之間還多了道門與過道,自成一格的小空間裡) |
 |
(空間裡還有另一個房間,應該就是可以連通作為Two Bedroom Suite來使用) |
房間:輕快明亮,舒適宜居
進到房間後,先是有個像玄關的空間:
 |
(一層樓一間的Suite King,格局方正;另一個角落成梯形狀的大房間應該就是Studio King) |
 |
(進門後的牆壁上頭有繽紛的插畫,那個櫥櫃的位置高到我搆不著) |
 |
(這邊有扇門,是客衛的位置) |
 |
(是配有TOTO具烘乾功能的免治馬桶座!這在KL飯店中實屬珍稀) (我真的不習慣用那根水管沖屁屁...) |
 |
(洗手台是正常尺寸) |
接著往裡面走就是客廳的區域:
 |
(白牆間以灰藍色的壁布,黑色的金屬框勾勒出房間的線條) |
 |
(往門口的方向,這邊是mini bar,有張四人座但就算放六張餐椅都還綽綽有餘的長桌) |
 |
(完全可以做成一字或L型的開放式廚房,檯面加個水槽搭個IH爐台底下放台洗脫烘儼然是長居的首選) |
 |
(灰色大理石檯面的Mini Bar,顯得有些空蕩,但飲用水給超多瓶) |
 |
(Lavazza的咖啡膠囊一次給八顆,茶選用的是大馬國民品牌BOH) |
 |
(飲料零食都是另外計費的,對街就有家7-11方便採買補貨) |
 |
(客廳的磚紅色布面折角沙發,搭配金屬的邊桌與立燈,以及黑色大理石的大圓茶几,非常有質感) |
 |
(65吋電視,兩邊剛好分別是餐廳跟客廳前去臥室的通道) |
 |
(但如果真要挑剔,那就是沙發的長度有些不上不下的尷尬,以這麼大的空間總感覺可以再延伸一段才顯完整) |
 |
(客廳窗外景色,正好可見EQ) |
接著再往臥室的方向:
 |
(窗邊的區域有茶几跟單椅,我對於這灰藍色的壁紙非常喜歡) |
 |
(臥室裡有55吋的電視) |
 |
(床頭牆很有設計感,掛了一副寫著NATURAL的黑白抽象畫) (床墊偏軟但仍算有支撐) |
 |
(控制面板,萬國插座與usb充電) |
 |
(支援無線充電的藍芽喇叭) |
 |
(兩邊床頭櫃造型各異,是不對稱設計) |
 |
(控制面板與充電座,這邊的窗簾與遮光紗是手動的) |
接著往裡面走去:
 |
(開放式衣櫥,有個非常美麗的金黃色折角背板,第一次看到如此獨特的設計,很成功很吸睛) |
 |
(有兩種造型的室內拖,很美但很薄,很符合其潮但不奢華的品牌調性) |
 |
(灰色的雙面浴袍質薄但舒適通透,很適合東南亞長年溫熱的氣候,既美又實用) |
 |
(轉角開放式衣櫥的隔壁就是浴室,可以從客廳跟臥室兩邊進出) (大量使用黑色金屬邊框,燻黑木質以及長虹玻璃的設計,很符合現下流行的設計語言)
|
 |
(又大又深的德國品牌Kaldewei獨立浴缸) |
 |
(雙洗手台,背後整面的落地窗採光極佳) |
 |
(備品,沒有漱口水其他都有) |
 |
(絲瓜絡與浴鹽,我發現從拖鞋到備品皆多給了一份,開心) |
 |
(乾溼分離,灰色牆面配上黑色大塊地磚很是工業風) |
 |
(帶頂部花灑的Hansgrohe淋浴組) |
 |
(配置TOTO免治馬桶) |
 |
(有烘乾功能的機型) |
如果要挑這個套房的毛病,就是客廳跟臥室沒有各自獨立的空調,如果臥室要夠涼那麼客廳就會冷得要命,得穿外套的那種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