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住日期:May 2017
入住房型:Grand Deluxe King (45 sqm)
訂房方式:IHG.com
價格:THB 4908,含WiFi
交通方式/地理位置:bts Chidlom站天橋直通(先進到gaysorn,再從二樓過去)
個人評比:8.7/10 (not includes F&B)
Service
|
9
|
Rooms
|
8
|
Food & Beverage
|
N/A
|
SPA & Fitness
|
8.5*
|
Attention to Detail
|
9
|
Generosity & Value
|
8.5
|
WOW/ Hip Factor
|
8
|
Architecture & Design
|
8
|
Location
|
10
|
Fit to Promise
|
9
|
* Fitness only
端午連假,安排了曼谷與普吉島之旅。
原本計畫好在曼谷的三晚,分別入住今年甫開幕的兩間新飯店:137 Pillars Residences & Suites Bangkok跟Park Hyatt Bangkok,但沒想到IHG集團在五月推出點數加速的活動,改住曼谷洲際一晚,加上接下來的紐約之旅也選住紐約的洲際三晚,就可以輕鬆滿足幾乎所有要求(除了入住一晚HUALUXE hotel,僅有五間而且都分布在中國二三線城市...),超高點數輕鬆入袋,只好先暫別137 Bangkok,投入曼谷洲際的懷抱。
曼谷洲際儘管開業已有好一段時間,但在旅客間的口碑依舊甚佳,可見其硬體與服務有一定水準,加上bts天橋直通且位於Siam地區的超方便位置,每晚房價幾乎都維持在五六千塊以上,沒想到這次竟然出現四字頭的低價,在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條件作用下,促成了多年來第一次的曼谷洲際體驗(話說我真的可以來寫曼谷五星飯店指南了)。
因為是早班的飛機,儘管延誤了,飛抵的時間仍是在午前。前一晚據說曼谷四處淹水,友人說搭機場捷運入市區比較保險,於是就從bts Chidlom站出來,沿著指示上上下下地好不容易進到了飯店(本人大路癡)。有先去信告訴飯店會提前抵達,而當時房間也已經準備好,所以可以先進房放行李,再出門跟朋友會合。辦理入住的時候等了一會兒,職員很客氣,也詢問是否需要將行李送至房間,但因為我趕著出門,所以就自己拉著行李上樓了。
其實早些年前,就曾因為拜訪朋友,而見過IC BKK客房的模樣,這些年來它也沒有改裝工程,所以門後的風景算是早已了然於心,以曼谷新飯店爭奇鬥艷的程度,它的內裝其實算有些過時了(不過把它放到東京,立刻秒殺所有東京的IC。日本人對飯店的設計總有著很難以理解的老派歐風情節):
此次入住的房型是Grande Deluxe King (45 sqm),從官網看來是最基本的入門房型,但在其他訂房網站上似乎有出現神秘的30 sqm的房型(乞丐房?):
後來發現我窗戶正對面剛好就是Central World,可惜當時忘了拍下來。其實IC Bangkok的遮光簾消光效果一流,我是到隔天早上起床拉開窗簾,才被其巨型LED看板的燈光給嚇到。如果對光很敏感的人,睡覺時務必拉好遮光簾,或是避免這個方向的房間。
而晚上回到房間後,意外地已經開好床(我本來以為是沒有這項服務的):
隔天早上要出發去機場前,硬是跑去三十六樓看了一下健身房(超敬業):
其實還有另外一區,但裡頭的人正惡狠狠地盯著我努力運動中,所以也就不好意思打擾了。IC BKK的健身房設備真是不賴,我有點後悔怎麼沒撥個空檔過來鍛鍊鍛鍊。
泳池的話,則是要再往上到37樓:
感想:以服務為本,老派酒店的尊榮
短短的一夜停留,比較有印象的是飯店員工在服務態度與應對進退上表現不錯。雖說IC BKK的裝修風格實在不是我的菜,但倘若就地理位置跟服務水準,它還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,至少在我的心中,比鄰近的Grand Hyatt Erawan(預測黑四)跟Siam Kempinski(預測黑五)都來的優秀。個人預測今年底第一屆的曼谷米其林指南中,它應該會是黑五或紅四的位置。儘管不是最新最潮,但品質絕對有保證。
端午連假,安排了曼谷與普吉島之旅。
原本計畫好在曼谷的三晚,分別入住今年甫開幕的兩間新飯店:137 Pillars Residences & Suites Bangkok跟Park Hyatt Bangkok,但沒想到IHG集團在五月推出點數加速的活動,改住曼谷洲際一晚,加上接下來的紐約之旅也選住紐約的洲際三晚,就可以輕鬆滿足幾乎所有要求(除了入住一晚HUALUXE hotel,僅有五間而且都分布在中國二三線城市...),超高點數輕鬆入袋,只好先暫別137 Bangkok,投入曼谷洲際的懷抱。
曼谷洲際儘管開業已有好一段時間,但在旅客間的口碑依舊甚佳,可見其硬體與服務有一定水準,加上bts天橋直通且位於Siam地區的超方便位置,每晚房價幾乎都維持在五六千塊以上,沒想到這次竟然出現四字頭的低價,在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條件作用下,促成了多年來第一次的曼谷洲際體驗(話說我真的可以來寫曼谷五星飯店指南了)。
![]() |
(大廳與房務櫃檯) |
![]() |
(客房樓層電梯間,洲際的裝潢總是一貫的沉穩) (一樓的電梯還有一位專責的職員控制,這在現今的飯店裡實屬少見) |

此次入住的房型是Grande Deluxe King (45 sqm),從官網看來是最基本的入門房型,但在其他訂房網站上似乎有出現神秘的30 sqm的房型(乞丐房?):
![]() |
(進門後一邊是衣櫃,另一邊是浴室,非常直觀的配置) |
![]() |
(住的是角落房,相對安靜) (上次在Grand Hyatt Singapore被吵到後現在幾乎都會要求離電梯遠一點的房間) |
![]() |
(床墊對我而言算是舒服,被套也是,唯獨枕頭有些太低) |
![]() |
(典雅內斂而成熟的氛圍) |
![]() |
(弧形靠背長沙發與茶几,另一側是工作桌) |
![]() |
(即便只是基本房迎賓水果一樣給得很大方,我在曼谷到目前只有Siam Kempinski跟它有拚) |
![]() |
![]() |
(窗外是曼谷空鐵景觀,恰好可見Sukhumvit line跟Silom line的分歧處) |
![]() |
(往另一邊則是可以遙望皇家運動俱樂部,Grand Hyatt Erawan跟一旁高聳入雲的建築物,Waldorf Astoria Bangkok會在裏頭,目前暫定的開幕時間是2018年) |
![]() |
(衣櫃;該有的品項都有,不過浴袍跟拖鞋都是走輕薄路線) |
![]() |
(另一個衣櫃) |
![]() |
(單洗手台,一邊是浴缸另一邊則是馬桶與淋浴間) |
![]() |
(備品盒,IC的沐浴用品都是Agraria) |
![]() |
(出水很快很熱但浴缸對我略嫌小) |
![]() |
(馬桶跟玻璃隔間淋浴間,我想現在比較新的飯店若乾濕分離,面積夠大的都會隔出兩個獨立空間) |
![]() |
(手持蓮蓬頭跟頂部花灑,一種一點也不奢華反而很居家的感覺...) (完全沒拍備品近照,可見我有多麼不愛這個牌子) |
而晚上回到房間後,意外地已經開好床(我本來以為是沒有這項服務的):
![]() |
(擺好了拖鞋跟床頭的礦泉水,還有小卡) |
![]() |
(補拍一張,飯店提供的是TWG的茶包) (不過咖啡就只是三合一即溶咖啡) |
![]() |
(IC BKK的健身房占地不小,器材也很多) |
![]() |
(當天早上有人在上教練課) |
![]() |
(這一區的器材都是練腿的) |
泳池的話,則是要再往上到37樓:
![]() |
(座位區,很小) |
![]() |
(泳池,很小但水很深,小隻馬進去會滅頂的那種) |
![]() |
(躺椅還算夠,當天天氣不好泳池完全沒有人) |
感想:以服務為本,老派酒店的尊榮
短短的一夜停留,比較有印象的是飯店員工在服務態度與應對進退上表現不錯。雖說IC BKK的裝修風格實在不是我的菜,但倘若就地理位置跟服務水準,它還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,至少在我的心中,比鄰近的Grand Hyatt Erawan(預測黑四)跟Siam Kempinski(預測黑五)都來的優秀。個人預測今年底第一屆的曼谷米其林指南中,它應該會是黑五或紅四的位置。儘管不是最新最潮,但品質絕對有保證。
留言
張貼留言